农民模仿《咏鹅》写了一首《咏鸡》获奖

大家还记得自己背的第一首唐诗是哪首嘛?看到这个问题,我认真的回想了一下,应该是骆宾王的《咏鹅》。《咏鹅》鹅鹅鹅,曲项向天歌。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这是我幼年时最先背诵的一首诗了,具体几岁我已记不太清了哈


我后来才知道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写的。据说骆宾王有神童之名,有次他家里来了客人,骆爸爸招待着大家在门前池塘边喝酒吟诗时,有人看见了小骆同学非常兴奋。大人看见亲戚朋友家的小孩,都喜欢问功课写完了吗?考试得了多少分这样的问题,这个从古至今都一样。


小骆同学显然见多了这种情况,恨不得直接白他们一眼,但出于礼貌的原因呢,还是恭敬的说:要不然我给大家吟诗一首。于是他看着池塘游来游去的大鹅,缓缓地吟诵出来这首令人惊叹的诗篇——《咏鹅》。我六七岁背人家六七岁写的诗,这大概就是我和“神童”之间的差距。

农民模仿《咏鹅》写了一首《咏鸡》获奖

有一说一,《咏鹅》这首诗不仅朗朗上口,而且通俗易懂,透过文字就能看到那鲜活可爱的大白鹅犹在眼前。如此融洽的氛围和意境,能够很好的提升儿童的画面感以及语感,作为启蒙诗那是最合适不过了。所以这首诗才能在诗坛获得了无可撼动的地位,在后世的影响非常大,连续千年入选华语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启蒙唐诗,让上过学、读过诗的人都能对它烂熟于心。


千载以后,还有人通过模仿骆宾王的这种趣味思路和模式来咏叹其他事物,并且一举获得的文学大奖,轰动一时。他就是一位爱好文学的老农民危勇。当时危勇已经是70高龄了,也是《咏鹅》一诗的忠实粉丝,所以他就观察自己养的鸡,觉得可以仿写《咏鹅》来描写自家的鸡,于是便写出了大作《咏鸡》诗。


这首诗和《咏鹅》一脉相承,全文同样都是十八个字,寥寥数笔,便十分传神的描写出了雄鸡报晓时的景象,读来让人十分难忘。鸡这种家禽,生活在农村的朋友,相信都非常熟悉。它的嘴是尖尖的喙,母鸡负责下蛋,公鸡则负责打鸣,每天天不亮就叫个不停。这首诗起句“鸡,鸡,鸡,尖嘴对天啼”,将金鸡报晓、对天打鸣时的具体动作,刻画得贴切逼真传神,让人眼前一亮。


“三更呼皓月,五鼓唤晨曦”,这两句中对仗工整,极具特色,也是全诗最为精彩的部分。也许这位农民诗人曾经读到过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登基时写的“三声唤出扶桑来,扫退残星与晓月”一诗,所以这里他就直接化用了这个典故。天上的残星皓月本来就会在黎明前就会散落。


而经过作者运用了“呼”和“唤”两个动词,既让整首诗活灵活现的同时,也让我们感觉“皓月”是在鸡叫声中都胆怯退场,“晨曦”是因叫声而降临。这让整首诗表现出一种敢于冲破迷雾,挑战黑暗,呼唤光明的力量,让人读来斗志昂扬。很多人都认为这首诗没有什么新意,没有专业性和价值,非常一般,是一首抄袭之作。那么,大家都喜欢作诗写诗歌吗?如果喜欢可以一起交流哦

日常生活经验情感分享网站,搜罗天下有趣的事情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